杨松,单位为辽宁大学法学院。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11期 进入专题: 融资政策 民间借贷 。例如,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发布数据称,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85%,其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50.8%,都高于上半年和去年同期水平。
从中长期看,通过切断房地产商资金来源来迫使其降价销售的政策是无效的。上述官方数据所反映的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可能因企业类型界定问题而存在一定水分,但是,和历史数据相比,今年中小企业从银行系统获得的资金量无疑好于往年。此次民间借贷危机凸显出我国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由于中小企业创造的新增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生产的商品占全社会销售额的50%,上缴的税收占总税收的50%,出口的商品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创造的就业占全国新增就业的80%以上,因此,针对目前严峻的民间借贷危局,政府应综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此进行积极应对。因此,不要因为民间借贷市场出了问题就对个别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忧心忡忡,以至施以政策予以打压。
另一方面,也应对民间借贷风险对中小企业可能造成的伤害有充分的认识。4.加大金融改革和开放力度,尽快将民间借贷行为纳入体制内管理。偿还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防止地方政府逃避债。
对银行利大于弊 鲁政委:对银行来说,首先要评估这个项目,是一个偿债能力的问题还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是眼下没钱,还是怎么着都没钱还。前面都是一些强制性的措施,那怎么让地方政府自己就不想过度举债?那就要做好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就是他有多少财力就让干多少事情,不要让他干活却不给足够的钱,那他没办法,他要完成任务就得到处去找钱。但最终还是需要一种长期的融资安排来替代,就是市政债。我们政府也在想办法,以前是通过一些国有企业,现在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这些平台贷款就是地方政府的负债。
平台贷款多数是基础设施类的,盈利能力都很差,带有公共设施的性质,你要想它像企业项目一样三五年收回成本,只能是高定价,那居民也承受不了。消费者会不会把存款搬家?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没严重到挤兑的地步,银行还在国家的保护之下,国家也不想等到展期发生再以宽松的货币环境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通过银行不分红、汇金注资这样一些做法来规避货币政策上的出手。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项目怎么着都没钱还,那也就不用展期了。国家应该对地方举债规定一个强制的上限,比如说每年不能超过你的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几十,包括历史的余额不能超过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几十,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明确的标准规定下来。如果现在没钱还,缓一缓就可以还了,那就可以展期。市场普遍预计,今年监管部门对融资平台贷款整改重点将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增信,一方面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平台贷款进行展期。
在地方政府的举债上,我觉得地方的人大和政协应该有一定的发言权,就是说要经过他们批准。所以强化地方政府的偿债义务很关键。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展期是否不可避免?展期又将对银行体系带来什么影响?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解决过度膨胀的地方债务?围绕上述问题,对地方融资平台持续关注的数位专家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展期或不可避免 孙立坚:对平台贷展期的想法还是有一些根据的。
寻求一劳永逸之法 鲁政委:解决的含义有两个层面,是解决眼下的这部分债务还是一劳永逸地避免地方债务的过度膨胀。确定了这一点,就保证了没有现金流的项目也就是公益性的项目,也能够被偿还。
市政债期限一般比较长,三十年或五十年,逐渐用财政结余来还款,这是比较合理的。那就是财政要靠企业的利润吃饭,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的利润获得税收,通过税基扩实、税收增长,提高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
而且展期是有利于这些项目的偿还的。孙立坚:展期发生以后可能市场会有一些涌动,当然可能性还小,因为银行股不被看好,银行想通过资本市场来补充展期给它带来的流动性问题,就向外释放了一个资产质量变差的信号,会影响到银行融资,但国家已经为银行做好了一些准备,不分红还注资。不允许它展期,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还钱,一个是不还,有钱才能还,但地方政府现在确实没钱,怎么办?不展期就会进入到银行的不良贷款里面去。现在如果把这些项目部分或全部转移给民间资本,很可能还会有一个溢价。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其中2012年、2013年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合计占2010年年底债务余额28%左右。你现在觉得这部分债务很大,但地方政府的税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四年后,它的财政收入相当于现在的两倍半左右,到时候这些债务就轻得多了。
平台贷展期对银行自身的打击,国家已经采取了不分红、汇金注资等措施来防患于未然,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还有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空间,所以说影响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是解决眼下的这笔债务,首先要强化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
按照媒体传闻的银监会的规则,这个展期不是无条件的。如果只是现在没钱,展期一下,项目就可以有回收了。
赵庆明:中国现在城市化的进程是加速的,大量的基础设施就需要大量的融资,西方国家当时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市政债的方式。而且这种不良和一般企业的不良是不一样的,带有很多政策上的因素,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融资安排不合理造成的。
赵庆明:不允许平台贷做展期也不现实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背后是什么?对我们这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到底怎么去理解,是怎么管理的?有人说,其实在一个市场里面,央行是个庄,加上商业银行一参与、一撮合,汇率价格就出来了。这主要还是由中国经济当前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所决定的。但在一个时期内,还是要依靠美元这个锚的作用,相对地固定在美元上。
人民银行只是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是以市场的手段来使汇率在区间之内波动。就为这个,西方差一点还给我们扣上一个所谓操纵汇率国的帽子。
如果按照现在美国专家学者提出的要我们升值27%、升值40%的话,那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所以眼前我认为该升还得升。那么首先,我们国内实体经济的一些价格应该统一,要理顺。
也就是说,汇率逐渐浮动的过程也是资本账户逐渐开放的过程。方向是要慢慢扩大浮动区间,慢慢走向更大的浮动。
简单地说,现在提人民币要升值多少,大家都已经在叫苦不迭:什么中小企业有压力,中小企业的利润已经基本被升值抵消完了,等等。现在5‰是每天的波动区间。汇率是一个金融体系和另外一个金融体系、一个经济体与另外一个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价格。企业和个人把它的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如果超过一定的敞口,就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买卖,这完全是市场化的价格。
的确,我们汇率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浮动汇率制,但在汇率问题上,不能减少干预,汇率制度也不能一浮了之。但是在今天,我们的经济结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资源价格问题也还没有理顺,因此这时候还急不得。
否则对经济可能会产生破坏的作用。这个事怎么去理解呢?所谓有管理,就是汇率要在一定的区间波动。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如果真的浮动起来的话,就要求资金进出是通畅的,是需要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从理论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经济全球化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是不可能和世界经济相隔绝,肯定是要进入国际主流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的。